哈勇家 GAGA
陽明焦點

文/ 黃柏威 諮商心理師

《哈勇家》一開場,阿公帶著孫子以諾上山獵豬,因為阿公夢見了山豬,以諾好奇問阿公:「阿公,你的夢準嗎?」,阿公回:「夢是祖靈給的,他給什麼,就是什麼。」這個夢就像是預言,他們真的捕到山豬,享受祖靈托夢的賞賜。

對泰雅族人來說,夢是祖靈的啟示,是生活的預兆,夢不只預言了山豬的出沒,後來也預言這家庭會有新生命的誕生。然而不只夢是預言,整部電影也有許多前後呼應,有先前的預兆,彷彿都可以預示日後會發生的情況,像是阿公的過世、阿莉的懷孕、選舉的失利等等,或許後續發展的情節不叫人意外,每個事件都可以是這家的危機,讓這家走向崩裂,但他們也都在這當中調整與成長,用更多的愛與包容,與破碎的世界和解。阿公說的那句話:「他給什麼,就是什麼」,彷彿就是生活最高指導原則:對於老天的安排,我們虛心領受。

阿莉的未婚懷孕就是一個例子,她從紐西蘭打工遊學後回到部落來,才發現自己懷孕了,一開始家人顯得難以接受,認為她觸犯了「Gaga」(泰雅族語,祖先留下來的生活規範與智慧)認為此舉會遭致家族的厄運,因此需要殺平安豬,報備祖靈。又因為阿利的父親巴尚正要競選鄉長,家人想趁這次機會舉辦盛大的婚宴,邀請鄉親朋友參加,這讓阿莉有些尷尬,因為她根本沒還將懷孕的事告訴男友Andy,而不懂中文的男友,更是搞不清楚狀況,以為這只是大家歡迎他從紐西蘭遠道而來,殊不知大家歡慶的是他們的喜事。

阿莉在宴會上一開始很不自在,我想她有許多的不安,她不確定Andy知道真相後的態度,不確定自己能否有能力撫養小孩,或許也不確定父親真實的態度,這究竟是真心的祝福?還是只是為了自己的選舉?但她不安的神情在父親的致詞中有了改變,父親的話很短,他只是說:「我不是一個好父親,但我相信阿莉的選擇。」父親的話對阿莉而言是一種同理,縱使他一開始對女兒未婚懷孕難以接受,但他沒有讓心裡的難受變成外在的攻擊或指責。

他的妻子早逝,自己又忙於工作,不常陪伴女兒,女兒常常也是自己獨自去面對生活裡的各種難題,因此他沒有要加重女兒的負擔與壓力,他也認為自己有責任需要一同分擔。另一方面他說他相信阿莉的選擇,更是一種「賦權」(Empowerment),那是他對女兒的肯定,相信這樣的表達讓阿莉放下心裡的大石頭,她明白父親的心意。當阿莉看著家人歡歡喜喜為她祝賀的畫面,那些都是自己被愛的證據吧!也化成了她面對未來挑戰的勇氣。

哈勇家一家人的遭遇或許辛苦,但是他們不孤單,家人的凝聚力讓他們有歸屬感,參與文化中的儀式,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有根的人,雖然先人已經不在,但他們成了山裡環繞的霧氣,陪伴著他們的日常,祖先的話語與教導成了「Gaga」,在紛亂的世界裡,繼續給他們指引,說來,這些不只是生活知識的傳承,也是愛的記憶與延續,這也是我在看這片時深深被打動的地方。電影拍得內斂動人,就像最後一幕用以諾獨自在烤火房吹著口簧琴作結,雖然輕輕的不說一語,但他落下的眼淚,我們都知道那是他最深的思念。